在线预订
扫码预订
绍兴是王阳明成长和归葬之所,更是阳明思想发端与成熟之地,遗存有大量的相关历史遗迹、言行风范。阳明故里由阳明故居、王阳明纪念馆、天泉证道广场等项目组成,为全世界阳明文化爱好者提供拜谒、参观、学习、 旅游的场所。
王阳明故居,占地面积为3900多平方米,是目前为止唯一通过考古发掘明确的王阳明宅第遗址,是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阳明故居依照新建伯府遗址进行1:1还原复建,主要由门厅、明德堂、至善堂、传习堂、东跨院、西跨院、饮酒亭等组成,保留了石门框、饮酒亭、王假山等历史遗迹。故居内依靠实物展陈,展墙布置,多媒体技术应用等,介绍阳明故事,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
碧霞元君是泰山女神,主司生育与平安。王阳明与妻子多年无子,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他在绍兴拓建旧仓地挖池时,以碧霞元君为名,取名“碧霞池”,寄托生育祈愿。2018年考古发现,碧霞池西北侧有连通外部水系的水口,池底散落大量瓷片,石围栏构件雕刻精美,反映出碧霞池及其周围曾有建筑存在。这座水池不仅承载着王阳明对生命的期盼,更流淌着阳明心学的思想清泉,兼具人文与历史价值
石门框是王阳明故居第一进主体建筑,是现存六大考古遗迹之一。据《姚江王氏越城山阴住宅地域图》所载,石门框原为四柱三间,现西侧石柱为后期恢复。石柱上的楹联:“绍尧、孔之心传,微言式阐;倡周、程之道术,来学攸宗”,是隆庆帝对王阳明的学术评价《诰命》,由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先生所写。石门框不仅见证着伯府昔日的规制,更彰显了王阳明承续孔孟、光大宋儒的道统地位
至善堂是王阳明故居第三进,现为数字剧场空间,通过投影技术再现王阳明讲学场景。两侧展墙展出的是“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以居越生活为中心”的展览: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到南赣平乱践行“知行合一”;从智擒宁王展现军事才华,到思田招抚彰显政治智慧。展览还特别呈现了王阳明的重要思想节点,如天泉证道,论万物一体,完整勾勒出一代心学宗师“真三不朽”的生命轨迹与思想体系
明德堂作为王阳明故居的第二进主体建筑,堂前悬挂两副心学楹联,堂内正中高悬“知行合一”与“明德堂”匾额,中间供奉王阳明朝服像。两侧3.5米巨幅壁画《王华致仕》《敕封新建伯》以“孝”“忠”为主题,为故居唯一大型壁画。堂内设置两大展陈屏风:左侧展示考古发现及王阳明年表,右侧完整呈现其心学思想、新建伯爵位五世承袭(124年)及山阴王氏家族世系、《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以居越生活为中心展览》
传习堂是王阳明故居的第四进辅房。堂前悬挂两副楹联:前方为陆九渊诗句“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后方为王阳明《夜坐》诗联“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堂内还原明代文人生活场景,从左往右分设四句教抄写体验区、琴房、会客厅和书房。琴房象征王阳明以古琴抒怀;会客厅体现其与友人讲学论道;书房则展示其书法造诣。徐渭曾评:“王羲之以书掩其人,阳明先生以人掩其书”,意指王阳明书法境界不逊王羲之,但因心学...
王假山是王阳明故居的后花园,也是其观星悟道的场所。此山系挖掘碧霞池时堆土而成,故民间俗称“王假山”。1993年,经港商高月明捐资修缮,重现昔日风貌。山顶观心亭悬有匾额“观心”及楹联“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均为绍兴书法家协会理事娄东昇题写。此处不仅是王阳明静观天象、体悟心学之地,更寄托着“心月同明”的哲学意境
东跨院位于王阳明故居东侧,内陈列一幅33.44米黄杨木雕巨作,由浙大哲学系教授董平老师、省社科院钱明老师等专家论证主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虞定良两位工艺美术大师创作。作品以16个关键场景串联王阳明一生:从瑞云送子到归葬兰亭,涵盖其出生立志、悟道讲学、文治武功及临终遗训。东跨院内辅以明代器物复刻,生动展现心学宗师的完整生命史诗
作为王阳明故居六大考古遗迹之一,饮酒亭原为伯府内与亲友弟子雅集论学之所。这座明代遗存的二层木构建筑坐东朝西,建筑形制典雅,梁柱结构精巧,展现了明代文人建筑的独特韵味,见证了当年阳明先生“诗酒酬唱、讲学论道”的文人雅事。现经活化利用,设置为特色文创空间,让访客在古今交融中感受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王阳明雕像位于王阳明纪念馆前,高4.5米,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孙伟教授团队创作。该尊雕像呈现的是王阳明先生讲学的状态,展现了阳明先生作为一代宗师的庄重内敛,又传递出其诲人不倦的亲和气质,完美呈现了这位心学大师“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
王阳明纪念馆,主要由序厅、主展厅、心源厅、影厅等组成。王阳明纪念馆的建筑设计从阳明心学出发,借助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借鉴绍兴传统民居构造方式,围合形成中心水院。主展厅陈列《真三不朽——王阳明心学文化传承展》,介绍阳明心学的发展历程。心源厅是沉浸式环幕影院,四周封闭,顶部天光,影片以现代光影艺术诠释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