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在夫椒决战,勾践大败,被吴军追而围之。勾践困守会稽后,由于山上食物有限,深陷绝境,到了无法坚持的地步,范蠡向勾践献乞吴存越之策:“卑辞厚礼以遣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如果这样吴王还不准许,大王只好委屈自己去当对方的奴隶,为越国争取一线生机。和议成后,勾践想留范蠡在国内主持国政,范蠡认为:“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范蠡伴随勾践夫妇入吴为囚,吴王夫差发现是个高人,想劝范蠡离开勾践。范蠡毫不动摇,坦然说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将之将,不敢言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今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范蠡的忠诚让人敬佩。
在帮助越国成功复国后,觉得自己该是离开的时候,范蠡便辞去官职,走上了经商之路。随之,把名字改为“陶朱公”,“鸱夷子皮”的代号。
范蠡离开越国,辗转到齐国,变把名字改为鸱夷子皮。五十多岁的他白手起家,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他三次聚财,又三次散财。把自己所挣来的钱,全部捐给贫困的老百胜,最后他的名声也因此越来越响亮,被后人誉为“财神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