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一位读懂了毛泽东与鲁迅的民主斗士 秋 石 著名南社创始人、一代诗圣柳亚子,与鲁迅先生是同时代人,他们都出生在19世纪80年代,柳亚子小鲁迅6岁。俩人之间的交往,始于1928年的上海。由于俩人岁数相仿,又都...
“竹内鲁迅”的借鉴与反思 ——读靳丛林先生《竹内好的鲁迅研究》 马海波 【内容摘要】“竹内鲁迅”一说由中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后,已经在国内被讨论和研究三十余年了,从1986年李心峰翻译竹内好的《鲁迅》到2...
重构鲁迅与现代性 ——评《启蒙与革命:鲁迅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刘 怡 英国有个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中国有个道不完的鲁迅。但在20世纪、21世纪之交,鲁迅似乎已被悄悄请下神坛。在如此环境下,赵歌东先生写作...
鲁迅的越文化承传与新文化开拓 ——读王晓初教授《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 卓光平 探究鲁迅与越文化的渊源关系是鲁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多年来,学界在发掘和梳理大量有关鲁迅在故乡越地生活、学习、兴趣以及...
鲁迅原来不孤单 ——1925年“青年必读书”征答中的三份“白卷”比较 张学义 1925年1月4日,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上,刊登了青年“爱读书”和“必读书”二大征求启事(连续在报纸上登了一个月)。孙伏园在阐明...
那秋生 鲁迅引以自豪的是:“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卓然足以自理。”其中说的“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就是出自会...
鲁迅与他的乡人(十二) 裘士雄 大姑父马惟良 根据周作人、周建人、周冠五等亲友的回忆和《周作人日记》记载,鲁迅童少年时代是熟识大姑父马惟良的。 马惟良(1844——?),改名毓良,字凤郊,浙江会稽(今绍兴)吴...
纪维周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与欧美比较,起步较迟,到现在仅有一百余年历史。 在清末时,最早公共图书馆,计有南北两大图书馆。北方是京师图书馆,也就是今天北京图书馆的前身;南方是江南图书馆,也就是南京图书馆...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解放路、中兴路与鲁迅路的交叉口鲁迅中路235号版权所有©绍兴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