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发起的一年一度“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文豪”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近日举行。2017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先生诞辰15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新文学革命发生100周年。因此,本届活动以“鲁迅对话夏目漱石”为主题。
昨日,夏目漱石长孙、著名漫画评论家夏目房之介和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等中日双方专家、学者到访鲁迅故里。
双方座谈

参观鲁迅纪念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参观“大师对话”展览



夏目漱石(1867- 1916)是日本近代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因家道中落,不受欢迎。少年时代的夏目漱石接受汉学教育,熟读“左国史汉”,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27岁东大毕业后一度在地方中学任教。1900年官费留学英国,在伦敦期间,亲眼目睹了“大英帝国”日趋没落的社会现实.痛感资本主义文明的种种弊端,孕育了“漱石文学”对日本近代文明开化的批判精神。1905年以《我是猫》为起点,漱石正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对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至今,“漱石文学”仍以它深厚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 (1881- 1936)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的影响。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弘文学院、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过日语、医学。在仙台的第二年,由于 “幻灯事件”而弃医从文,企图改造国民劣根性。但他在日本的文学活动未获成功。1909年归国后担任过大学讲师、政府官员等职。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从此以后,鲁迅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先后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且介亭杂文》等专集,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着不解的异国缘分
文风之缘
翻译之缘
鲁迅在日留学期间曾经翻译过夏目漱石的两篇作品,分别是《挂幅》和《克莱喀先生》。它们被收录在周氏兄弟合译的出版于1923年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里。就在该书的后记里有着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极高而又精到的评价,他说:“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它最直接地证明了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了然于胸。
住所之缘
东京本乡区西片町十番地乙字七号,这所住宅“的确不错,也是曲尺形的,南向两间,西向两间,都是一大一小,即十席与六席,拐角处为门口,另有下房几间”,“规模宏大,房间新洁而美丽,庭园之广,花木之繁,尤为可爱。”1906年12月,夏目漱石迁居到此,1907年9月搬离。大约半年后,1908年的春天,这所住宅的主人要迁居大阪,鲁迅好友许寿裳找到了这所住宅,“预备租住,只是费用太大,非约几个人租不可”,于是五名年轻的清国留学生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许寿裳、钱均夫,朱谋宣合住在这里十个多月,结为“伍舍”。一个是已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就在西片町这所华美而典雅的住宅里擦肩而过。

“大师对话:鲁迅与世界”项目构思于2008年,2014年应运落地。以鲁迅符号链接世界符号,以鲁迅对话世界大师,促进中外顶级文化交流,在“大师对话”里探求中国文化的现代支点,在最高端的文化对话里呈现中国文化的走向。
在鲁迅文化基金会及绍兴分会,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公司的鼎力支持下,绍兴鲁迅纪念馆以“大师对话”为抓手,积极开展与世界文学巨匠纪念场所、研究机构的文化交流。迄今为止,绍兴鲁迅纪念馆先后与希腊卡赞扎基斯、丹麦安徒生、法国雨果、俄罗斯托尔斯泰、印度泰戈尔等文学巨匠纪念场所、研究机构开展友好交往,或缔结友好博物馆,或开展文化交流、举办专题展览、举行学术讲座。
此次“鲁迅对话夏目漱石”活动是对当年鲁迅与夏目漱石未曾会面却早已展开的文化交流对话的继续,旨在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同时更进一步深化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促进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2017年9月12日)
部分内容参考:
王海:《鲁迅和夏目漱石》,《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第4期(总第13期)
陈占彪:《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日本研究·2006年第三期,第60—61页
夏目漱石是日本反对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充满了对人性的细微洞察;鲁迅非常看重漱石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以“匕首、投枪”般犀利的文风,树立了“鲁迅式”杂文的范式,“讥笑怒骂的笔锋”中也可见夏目漱石的影子,两人无论是在文学精神还是气质上都是遥相呼应。
鲁迅二弟周作人曾回忆说:“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在鲁迅的小说上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
一位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五四”时期的思想先驱;
一位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杰出代表作家,
“明治时期”的文化旗手。
鲁迅与夏目漱石,
这两位“国民文豪”,
是中日两国现代文学的象征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