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幸福的家庭”

时间:2014-06-30    来源:

  • 分享

作为一名鲁迅纪念馆的讲解员,我在日常的讲解接待当中发现游客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鲁迅故里参观,他们瞻仰鲁迅、学习鲁迅;而另一种是冲着“名人效应”而来的,他们并不了解鲁迅,或者对鲁迅只是一种片面的了解。尤其是在遇到后一种游客的时候,我会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来向他们解释鲁迅。由于中学语文课本中大量删减鲁迅文章一事,让很多游客认为鲁迅的文章“过时了”,这其实是一种错觉。鲁迅的文章所涵盖的深度及广度,到今天为止似乎还未能让我们看到其终点。这次我抛砖引玉,借用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来探寻一下鲁迅小说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喜爱鲁迅小说的朋友们会发现《幸福的家庭》是鲁迅少数几篇针对年轻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家庭观所写的小说之一。主人公“他”为了生计准备向报社投稿,开始绞尽脑汁地写一篇名为《幸福的家庭》的文章。“他”想象了许多“幸福的家庭”的样子,却最后发现现实中自己的家庭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

虽然婚姻家庭方面在鲁迅小说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鲁迅通过他敏锐的观察力,在小说中提到的像收入、房屋、择偶、夫妻矛盾、孩子等问题一直留到现在也没有变过。

在讲解工作当中,我曾经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家庭,我能感觉到每个家庭都会散发出一种他们各自独有的氛围。有的家庭给人感觉特别活泼开朗,一路上说说笑笑,十分开心;有的家庭会让人觉得谈吐文雅,会在讲解结束之后很有礼貌地询问一些问题;有的家庭三代同堂一起出游,尊老爱幼、其乐融融。但我也遇到过清一色全是冷冰冰的面无表情的家庭;也有全不正眼看人,闷声不响的家庭;甚至有孩子不听管教,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地打滚儿、撒泼的家庭……有时候我会想: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会觉得幸福吗?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幸福,而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距离最近的就是家庭。可以说家庭幸福与否,在人的幸福感之中占有着很大的比率。每个年轻人都会想象自己将来所拥有的家庭的模样,而在想象中这个家庭一定是十分幸福美满的。那么幸福的家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构建家庭首先需要一个基本的物质条件:有个能安适地居住的房屋。小说中“他”在构思“幸福的家庭”时首先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考虑了很多地方,却选不出能让“他”满意的位置。“他”嫌弃北京“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江苏、浙江、福建怕要“开仗”,四川、广东 “正在打”,山东、河南之类“要绑票的,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察哈尔、吉林、黑龙江“听说有马贼”,上海、天津“房租贵”,云南、贵州“交通也太不便……”。

这里“他”挑选房屋时有四点考虑:一是环境;二是社会;三是房价;四是交通。这四点同样是今天人们挑选房屋的基本因素。

现在的人都十分注重身体的健康,首先考虑的就是房屋周围的地理环境:会选择尽量远离工业区,靠近山水、自然风光好的地理位置;接着要考虑周边的社会状态:在和平的社会下,大家更多的会考虑小区治安良好、周边经济发展得好的区域;同时还得注意自己手上的资金条件,房屋的价格要在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内;而且交通状况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平日是否能够便利地上下班,周末是否能够方便前往商贸区,对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今,雾霾、污水、废气等威胁越来越逼近人类生活的底线,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现在绝大部分城市已经失去了优质的自然环境。而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巨增,居住区向城市外围迁移,远距离上班已经屡见不鲜,早期城市规划的交通路况已经变得无法满足私家车数量每日激增的趋势,城市交通拥塞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果想要好的地段,房价自然高。物以稀为贵,能够环境又好,交通又便捷的位置大家都想要,房价自然水涨船高。不仅如此,现在各地房价普遍贵,更别说经济发展特别好的城市,就是普通城市里的房价,也足以让普通的工薪阶层,尤其是刚出校们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我曾有好几次遇到我的游客问我绍兴的房价。当我回答说每平米一万多的时候,他们都感叹道:“也不便宜啊!”

这样一看,“幸福的家庭”的第一步便迈不出去了。当然也有人索性移民到国外的,但那也是极小部分,小说中主人公对此只用了两个字:“笑话”。大部分人都和主人公“他”一样暂时处于“蜗居”的状态。

接下来,“家”是由人组成的,选择怎样的伴侣共度一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主人公“他”的构思当中,幸福家庭中的两夫妇是西洋留学生,或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很爱文艺”,定了四十多条详细的条约,十分平等自由,仪容时髦、整洁,平时用英语交谈。换成今天的说法就是:海归派、高学历、高素质、外貌出色、有小资情调、绝不互相干涉、各自享有充足的自由空间。这样高的要求,不用说当时还是二十世纪初,就是在今天也很难找。

小说中“他”的“家里的主妇”连基本算数也很勉强,自然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绝不可能是留学生,也似乎不会爱文艺,从她为一斤柴的费用在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表现来看更不符合“优美高尚”。所以当她走进房间向“他”征求柴的价格时“他”便很不耐烦,觉得她两只眼睛“阴凄凄的”。

“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可以说是每个人所幻想的爱人,但那毕竟也只是幻想。现在社会上大龄未婚男女越来越多,“剩男剩女”、“单身贵族”已经成为了潮流话题,甚至有商家打出“光棍节”的旗号打折促销,竟然日进斗金,可见“光棍”的号召力之大。

除了对象难找的问题之外,还有离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人编出爱情公式来计算爱情的持久度,有人提出“七年之痒”的说法。当最初爱情的热度褪去,美好的幻想破灭,很多人选择了最简单快捷的办法:转身离开。

在“幸福的家庭”里,夫妻之间有一项很重要:双方的精神交流。主人公“他”想象“幸福的家庭”里的主人有独立的书房,书房门永远关起来,“主妇来谈文艺了,也就先敲门”,“然而主人没有工夫谈文艺的时候怎么办呢?那么,不理她,听她站在外面老是剥剥的敲?这大约不行罢。”

在“幸福的家庭”中,夫妻双方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必然也是志趣相投的。然而夫妻双方不仅需要精神交流同时也需要私人空间。像小说中的“主妇”不声不响地闯进“他”的书房并在“他”的背后叠了一堆“A”字形的白菜堆,显然让“他”感觉不舒服。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即使结成了命运相连的夫妻,双方还是会需要有私人的空间,这时候懂得把握距离也成为维系夫妻感情很重要的一点。

还有每一个家庭一定会考虑到的后代问题。我接待过一个三口之家,年轻的夫妻俩带着三岁的女儿。小女孩长得很粉嫩可爱,打扮得很漂亮,只是非要妈妈抱着走,那时正是夏天,母亲又累又热抱不动,和她解释却不听开始哭闹,旁边爸爸一大声她就哭得更厉害,最后一家人都没了兴致,游览也草草结束。

小说中也是三口之家,主人公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小女孩打翻了灯油,挨了母亲的打,在房间外呜呜的哭。于是“他”想道:“孩子是生得迟的,生得迟。或者不如没有,两个人干干净净。——或者不如住在客店里,什么都包给他们,一个人干干……”

现在的时代越来越开放,社会上有不少丁克家庭为了各人自由而放弃了生育后代。这种行为和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背道而驰,在今天的社会上也是褒贬不一。也有很多家庭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一出生就把他(她)托给自己的父母代养的。很显然他们都把孩子视为一件麻烦事,能免则免。

在想象的“幸福的家庭”当中自然是不应该出现令人头疼的“麻烦”。但是无论房屋、择偶还是孩子,似乎每一个家庭都难免会遇到零零总总的各种麻烦,无法达到完美的状态。

在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构思“幸福的家庭”时不断地被“二十五斤”这句话所打扰,这是门外卖柴人在讨价还价时说的话。鲁迅这样的描写是在隐喻“幸福的家庭”的幻想是会不断地被现实所打扰。接下来,为了计算柴的价钱主人公“他”最后“奋然的抓起笔来,就在写着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起算草”,得出了“五吊八”的结果。这象征着“幸福的家庭”的幻想蓝图终于被现实的生计所掩盖。

当幻想破灭,有很多人选择了离婚。在自由恋爱的当今社会,竟然离婚率居高不下,这种异常的现象引人深思。这些人无法接受想象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决绝地离婚,不用说幸福的家庭,就是连家庭也支离破碎了。

而小说中主人公在哄三岁女儿的时候,“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一面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这意味着“他”彻底抛弃了对“幸福的家庭”的幻想,消极地接受了当下的生活。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采取的都是消极的应对方式,都在筑造“幸福的家庭”的过程中失败了。但事实上,幸福的家庭并不是空中楼阁、可遇不可求的。

虽然幻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不过我们不应该放弃寻找一条解决之路。首先应该分清“幻想”和“理想”之间的差别,抛弃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并不是说全盘接受现状,而是保留那些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理想”。在鼓起勇气、努力奋斗之后,幸福的家庭的某些条件,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的。

其次对人生的伴侣需要有一颗包容之心。人总会有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有的时候,有缺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肚地去包容对方就是给予对方的一种幸福。

小说中的“主妇”年轻时也是可爱的,可是后来变成了“阴凄凄的眼睛”,这是因为她主动地肩负起家庭的杂事,她的美丽青春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操劳所渐渐磨损了。

每一个小家庭都无法离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维持家庭生活的最基础的东西,都很琐碎,都需要自己或对方花时间、花精力去操办,这就是“生活”。看似为此而改变,其实正是对方的伟大付出之处。如果因为对方变得不如初见时的美貌、优雅、有吸引力而嫌弃对方,那是无情。对于对方为这个家庭所做的付出和牺牲,每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激和尊重。

还有每个家庭都会有麻烦事,无论是孩子问题还是其他,世上没有天生的一辈子的幸福,只有通过辛勤的耕耘和付出,才会有机会收获幸福的果实。事实上,幸福的家庭里并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麻烦,而是他们在克服麻烦的过程当中,互相扶持、患难与共,由此感受到了对方的温暖,滋生出了家庭的幸福。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我认为其实幸福是可以以各种形态而存在的,只要我们心怀信任和勇气,愿意付出和努力,幸福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当然爱情、婚姻和家庭里面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也只是点到了其中一部分,不过只是这一部分就足以让今天的人们反省当下的生活状态,去认真地思考将来之路。

虽然小说写到主人公放弃对“幸福的家庭”的幻想时就已结束,但故事的后续却是正由今天的我们在继续谱写了。我遇到过很多游客在讲解结束后这样对我说:“今天来鲁迅故里很值,真的太有感触了,回去后我一定要再好好看看鲁迅的文章!”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心中都会不由地升起一股成就感:通过我的讲解,不但使游客们领略了鲁迅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而且成为一个能够引起大家兴趣,进而去认真阅读鲁迅文章的重要契机。

推荐阅读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解放路、中兴路与鲁迅路的交叉口鲁迅中路235号
版权所有©绍兴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