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绍兴大剧院隆重举行。仪式举行前,获奖作家们走上了“星光大道”,值得一提的是,数百位前来观看颁奖典礼的市民们也踏着一条宽阔的红地毯走进绍兴大剧院,与作家们一起过了回“明星瘾”。
短篇小说获奖作者次仁罗布走过星光大道后签名。
31位获奖者,展板上留大名
昨晚的绍兴城市广场,历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展板之间,铺就了一条宽约五米的红地毯,直通绍兴大剧院正门口。几十名由学生群体组成的乐队整齐地站在大剧院门口,为即将到来的典礼奏乐。红地毯两旁灯火辉煌,镁光灯与摄影机的闪光灯相映成辉。大剧院正门显眼地悬挂着鲁迅文学奖的标志。这一切仿佛都在说明,中国文坛的崇高荣誉将在这里颁授。
晚上7点左右,走红地毯活动正式开始。先后走上红地毯的有:手持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门票的市民,中国作协相关工作人员及部分评委,最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本届鲁迅文学奖31位获奖作者齐齐走上红地毯,并在签名板上留下了自己闪亮的名字。
潇洒走上红地毯
获诗歌类第一名的刘立云昨晚身着一身军装,他挺直着身板,迈着军步昂首向前。之前采访过他的记者们追着他提问,每一个问题他都回答得很认真。“鲁迅是文学的巨人,我们在他面前是侏儒,来到这里,我主要是来学习的。”他神情严肃地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短篇小说获奖作者次仁罗布则显得很轻松。由于他是全场唯一身着民族服装的获奖作者,自然受到了不一般的关注,但他显得很轻松,不管是回答记者的提问,还是在走向大剧院正门的过程中,都一直甩着那宽宽的袖子向两旁的人示意。
来自辽宁大学的夫妻获奖作者高楠和王纯菲一走上红地毯,也吸引了不少目光。由于两人身材高大,站在一群获奖作家中间非常显眼。也许都是大学教授,又长年研究文学理论,两人比别的作家表现出了更多的书卷气,各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走起路来也昂首挺胸,颇有大家气度。当记者将昨日刊有本报对他们进行专访的报纸递给他们看时,他们显得很惊喜,当看到两人的合影出现在晚报上时,王纯菲高兴地说:“我们能出现在鲁迅故乡的报纸上,这趟真是来得有意义。”
观众欢呼声,送给作家们
谁说只有明星才有“范儿”,昨晚,这些获奖作家们在走过红地毯时,也表现出来了相当的明星风范。昨晚,在灯光的映照下,走上红地毯的获奖作家们,显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由于红地毯两边围满了争相来一睹获奖作家风采的市民,前方又有众多媒体工作者等着,市民的热情,以及媒体的照相机的闪光灯显然感染了作家们的情绪,他们朝大家挥着手,观众们也对他们报以热烈的欢呼。
之前来自全国的众多媒体记者已对其中的一些作家、评委进行过采访。一回生,二回熟,昨晚的红地毯上,大家熟悉得像朋友。见到有照相机、摄像机镜头过来,马上会微笑地摆好POSE。
车延高成最“忙”的获奖作家
昨晚,虽然站在红地毯上的作家们“星光熠熠”,都是媒体与观众的目光焦点,但是因《向往温暖》而获诗歌类奖的车延高依然成了最“忙碌”的人。据记者观察,从站到红地毯上开始,到最终进入大剧院中落座,整整半个多小时,他一直成为媒体的焦点。
“请问您是一直喜欢诗歌吗?”“中国哪位诗人对你影响最深?”“获鲁迅文学奖你意外吗?”“现在外面对你的评论这么多,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车延高对这些提问的回答几乎都不假思索。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近现代他最喜欢的诗人是郭小川。“我认为郭小川的朦胧诗开创了诗歌创新的道路,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深受启迪。”
通过近距离观察车延高,昨晚,这位被网上“热炒”的武汉市纪委书记更多了分文人气息,他向采访他的记者们例举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一些主要人物及发展历程,这一刻,站在鲁迅文学奖殿堂前,文学已经超越了他的身份。
■相关新闻
红地毯上话文学
蓝仁哲(文学翻译终评委员会主任、翻译家)
鲁迅文学奖
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
在昨晚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红毯地上,我国著名翻译家蓝仁哲被记者拦下来接受采访,年已七旬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对能够来到鲁迅的故乡绍兴感到十分欣慰。
近些年有人说文学逐渐边缘化,蓝仁哲认为不是这样,在他看来,国人对文学素养越来越重视,而文学创作的氛围也越来越宽松,从此次鲁迅文学奖的评选及颁奖来看,参与关心的群体涉及社会各个层面,而对评委及获奖作者的关注度来说,也较往年有所加强,可以说鲁迅文学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扩展。
张振辉(文学翻译终评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学翻译奖的空缺
给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