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典礼是绍兴人家家户户在每年年底都有举行的一个祈福仪式,俗称请祝福菩萨或大菩萨,祈求来年顺利吉祥,是绍兴当地风俗的一个典型,有很多的要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有很好的描述。
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人们就开始紧张地为祝福而忙碌着。买鱼买肉,杀鸡宰鹅,采办各种祀神的福礼。
祝福总是在正厅、堂前举行。祭品叫福礼,摆福礼要用八仙桌。祭品多数是要煮熟的,惟有鱼是活的,有的还得经过精心处理。一般的人家用“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考究一点的则加上鸡和牛肉(或羊肉),这叫“五牲”福礼。最讲究而表示至诚的则还有外加熊掌、羊肉的“七牲”福礼。鸡、鹅要曲着身子,双腿跪着放。在肉和鸡、鹅之类的祭品上,要横七竖八地插上一些红筷子,数目要成单,以七、九为宜。插上十根那是万万使不得的,据说是因为物满则仄,福神以为你家已称心如意了,那就不会再赐福给你,而且弄不好还会降灾惹祸。祭品中的鱼是鲜活的,整条地放在朱漆桶盘上,在眼睛上贴上一张红纸,讲究点的是用红纸剪出的“福”字。
祝福时,先摆好碗、筷、酒盅,右边还要放“刀俎”,左边则放盐盘和鸡血,盐盘里放上两块豆腐干。请菩萨是朝外的,所以八仙桌面板的条纹要横着,这叫“横菩萨,直祖宗”。请祖宗则要直着,朝里拜。福礼和神位、香烛的摆法有一定次序,最外面是神像,绍兴人称它为“马张签”,是黄纸木刻印刷的,肥头大耳,脸孔上两块红晕,上书“南朝圣像”四个字。神像后面依次是“三茶六酒”,即三盅茶叶,六盅老酒。五牲(或三牲、七牲)福礼端放在中央,还要放上年糕、粽子。此外,还有菜肴“素十碗”和供果。干果四色,叫“枝、圆、桃、枣”,就是荔枝、桂圆、核桃、枣子。还有水果四色,叫“藕、橘、瓜、手”,即莲藕、橘子、木瓜、佛手。最里边是“五事”烛台,所谓“五事”即“福、禄、寿、富、贵”,考究的五事烛台用锡和铜铸成,直放在地下,重达几百斤,这叫“落地五事”。除点烛外还插上珠花,蜡烛有十斤统(即一对蜡烛有十斤重)、二十斤统直至五十斤统等巨烛。小户人家则不用“五事”烛台,就是普通锡烛台一对,再在烛台上各挂上一串锡箔制的金银元宝,这叫“太宝”。中间是香炉,大户人家点檀香,小户人家则是清香一股。香炉旁摆着几个爆竹,一般也是单数,三至九个不等。
上好福礼,就拜菩萨,祝福是必须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男孩要拜也可以,女眷是万万不准参与的,要躲在内房、灶间里。据说福神在酩酊大醉时,也不免会袒胸露腹,这不雅观。拜福神要行三跪九叩礼,主祭人还要在祝福前几天沐浴戒斋。菩萨吃东西据说动作很快,所以请福神往往一次斟酒后立刻就转入送神告别仪式了。主祭人恭恭敬敬地把神像请下来,两手执住竹杆,连同化纸、元宝,放在竹梢堆上,点着火,神像放在火里边翻动边烧,纸灰上升,象征福神升天了。
祝福时必须庄严肃穆,禁忌很多,如要保持绝对安静,既不能随便说说笑笑,又不能使碗筷、桌椅碰出响声,更不能有把酒斟出盅外,筷子掉在地下,甚至打破盘、碗的事发生,这统统是不顺流,关系到来年的祸福。至于没满月的产妇,进过产房的人,都不准碰福礼、祭器等。上福礼只有男性主祭人才有资格。至于像祥林嫂这种丧夫再嫁的寡妇,即使连祭祖宗的东西也不能去碰,鲁四老爷说得多么刻毒:“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所以祥林嫂只配在灶下烧火。
祝福以后,接下去是“散福”。散福就是全家男女老少喝散福酒,吃散福糕。散福糕大多用黄芽菜、鸡汁汤调味,做成汤年糕,这种散福糕的主料是水磨年糕,取“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的寓意。
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在春季期间会表演祝福大典,在鲁迅故里风情园景区也可以看静态的祝福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