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城绍兴 > 绍兴名人 > 正文

一枚具有百年历史的校徽

发布时间:2018-12-30    来源:绍兴市名人故居管理处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摘自北大校徽介绍
    徽者,旌旗之属也。民国时代的学生都把佩戴校徽作为一种自觉的纪律,用以证明身份、规范行为、警觉行动,并以此为荣。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设计校徽的大学,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既没有校徽,也没有专属自己的标识,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1917年蔡元培上任后,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1917年的鲁迅每天到教育部上班,下班后便躲在绍兴会馆抄写古碑。半隐居的鲁迅常常感到孤独和愁闷,他说自己:“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但这并不等于鲁迅处于沉沦之中,他的心中燃着向往民主科学的火焰。接受蔡元培委托后,鲁迅便着手设计北大校徽,并于8月7日“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并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象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 2007年6月,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这一标识正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因此,北大校徽不仅是一个北大办学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人文精神的艺术化体现,更反映了这个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