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夜

时间:2014-12-01    来源:

  • 分享

骆佳莉

夜,已深;风,正凉。在一抹明亮的灯光下,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男人,在泛黄的纸上写下黑夜的笔迹,手上夹着微黄的烟卷,缓缓吐出一缕缕灰色烟雾,轻柔地向上,慢慢冲出明亮灯光的笼罩。

这便是我心中的鲁迅。他爱夜,爱在夜里写作,并说“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

夜,安静温暖,使人安心,同它倾诉任何秘密并不担心它会泄露出去。或许是看透了人性的丑恶吧。白天时,黑夜躲在阳光身后,看到的是虚伪﹑自私﹑市侩;黑夜中,人们脱下白天沉重的面具,真诚﹑善良﹑美好才开始展现,人最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处在黑夜中。

那时的中国,混乱不堪,明媚的白天中弥漫着谎言﹑贪污﹑抢劫……如同被巨大的黑暗覆盖着,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但却还要假装是一个艳阳天,中国是天朝,地大物博,送去主义盛行。中国的堕落,对于侵略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喜剧,但对于生活在那时的鲁迅,无疑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悲剧。他,一定会希望中国清醒过来,诚实地面对现实吧。

鲁迅爱夜,黑夜不等于黑暗,夜代表诚实,在夜中的中国,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过错,思考正确的前进方向。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在异国他乡,他刻苦钻研医术,盼望早日回国救治被黑暗伤害的国人。一天,一场电影,却改变了他。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中国人即将被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他愕然。那一晚,他在梦里看到了中国,在街头,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空洞地看着,他睁大眼睛,眼睁睁看着这个中国人惨死,他伸出手,但摸不到。他从梦中惊醒了,幻灭的悲哀啊,他的眼儿泪流,他的心儿作呕。

他毅然回国,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我不知道国人读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时,是否会猜测鲁迅花费了多少时间才写出来。他在白天与声势浩大的黑暗搏斗,在夜里冥思苦想找对付这无尽黑暗的方法。日日夜夜,他不会累吗?他也该想过放弃吧?扔下笔,揉揉酸痛的手腕,长叹一声,自己何苦活得这样累,换来的不过是辛辣的嘲讽和不断的反驳罢了。站起身,走离书桌,回头一望,蓦然发现自己正置身于茫茫黑夜中,书桌上的纸和笔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明。他忽然想起了后院,有两棵枣树,又想起了那种极小的粉红花,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花的梦,他的梦,他梦想的中国的夜,夜的中国。

是的,他要驱赶白天的黑夜,狂奔着﹑咆哮着,奔涌向前﹑一怒千里,给白天留下宣泄的声音﹑愤怒的形象,身后是处在真实黑夜中的中国,一片寂静,他微笑。

鲁迅先生的一生,活得像夜一般,诚实而清醒。他的眼睛习惯了黑夜并反感光线,他变得厌恶白天;为了保持清醒,他不得不抽烟,一根又一根。他成了孤独的夜行者,并快速地衰老下去。他害怕吗?我想是必然的,他也必然知道,想使小粉红花继续做梦,他必须忍受孤独。于是——

在一抹明亮的灯光下,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男人,在泛黄的纸上写下黑夜的笔迹,手上夹着微黄的烟卷,缓缓吐出一缕缕灰色烟雾,轻柔地向上,慢慢冲出明亮灯光的笼罩。

(本文作者为绍兴一中学生 指导老师:范玲玲)

推荐阅读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解放路、中兴路与鲁迅路的交叉口鲁迅中路235号
版权所有©绍兴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