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6日,由绍兴市教育局、绍兴市旅游集团、越城区教育体育局、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联合主办发起,绍兴鲁迅纪念馆承办的中小学生“走近鲁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鲁迅故里东广场拉开序幕。教育、旅游、名人故居和基金会等多个部门跨界合作,携手开辟“第二课堂”,这种形式为绍兴鲁迅纪念馆融入社会、深化基地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
近3年来,中小学生“走近鲁迅”主题活动从“鲁字号”学校辐射到非“鲁字号”学校,从本地覆盖到省外,从尝试转常态,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千余批学生团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全国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及首批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浙江省绍兴市及其三味书屋-鲁迅故里景区,从众多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中脱颖而出双双上榜,鲁迅故里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示范景区;同年5月,全国小学生“走近鲁迅”活动获得“全省首届博物馆十佳青少年教育项目”,11月,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管理处荣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2016年3月28日、29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物报》分别以《鲁迅故里:从文学圣地到研学游热点》、《打造基地教育新品牌——以中小学生 “走近鲁迅” 活动为例》为题几乎同时作了深度报道。
2016年10月27日,以比利时列日圣路易斯高三师生团队参加“走近鲁迅”活动为契机,“走近鲁迅”活动开始接待国外学生。“来到鲁迅先生的故居,并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游览一番,然后来此学习,了解文豪鲁迅,我实在太高兴了。”一位名叫THIBAULT MARIEN的洋学生如是说。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国外学生中同样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从鲁迅故乡到全国各地继而走向世界,“走近鲁迅”主题活动释放出的品牌效应,让鲁迅故里日益成为一块青少年学子向往的热土。
“走近鲁迅”由常态化活动和个性化活动两部分组成。常态化活动包括参加三味早读、风情园看社戏、百草园公开课、印象鲁迅、民俗风情体验等,以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笔下风情园、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现场为实景课堂,充分利用馆区现有文化资源和实景资源、管理资源,通过讲解、演艺、参与、互动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青少年学生直观地解读鲁迅作品、领略鲁迅笔下风情。与此同时,注重创新形式,提升活动质量。如2015年暑期面向中小学生推出的“走近鲁迅”特别活动,由“念一念”三味书屋私塾课、“演一演”少年鲁迅的小故事、“找一找”鲁迅童年的乐趣、“听一听”鲁迅笔下水乡社戏、“猜一猜”鲁迅笔下艺术人物、“写一写”“走近鲁迅”活动的感想等六个版块组成,在互动体验中让广大学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目前定型为馆区常态化“六个一”活动内容全年展开。
个性化活动由参与学校根据自身教育特色,实行“一校一方案”,以小学生活动生动活泼、初中生活动深入了解、高中生活动深度解析为主旨,如北京建华实验中学六年级同学在鲁迅故里举办的毕业课程实践活动,香港圣若瑟书院的近百名师生在绍兴鲁迅纪念馆报告厅聆听鲁馆专家主讲的《说不尽的鲁迅》等。通过举办一系列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活动,既使传统修学品牌“跟着课本游绍兴”活动得以延伸和深化,也使馆区实景资源得以合理串联和综合利用。
综合起来,“走近鲁迅”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新内容,解读丰富的名人文化。“走近鲁迅”给学生创想发挥提供了无限空间,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丰富了纪念馆的展陈内容,让“人之子”的鲁迅变得更加可亲可爱可近。如树人小学由课本教材提炼而成的情景剧《快乐百草园》,在欢快的氛围中生动诠绎了鲁迅与闰土的纯真友谊;绍兴一中初中部策划的主题班会更像是一台大戏,把鲁迅故里广场、百草园、社戏台、鲁迅生平事迹展厅几个景点串联在一起,内容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宽广;鲁迅中学发起的微博征文,以小见大,显示高中学生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各校策划设计的主题活动积累起来,就是“跟着课本游绍兴”的生动教材和经典案例,成为鲁迅研究的应用与普及。
二是新形式,阐述生动的“立人”思想。“走近鲁迅”的活动形式不拘一格,舞蹈、经典诵读、写作、微博征文、微型公开课、微拍的“立体效果”突破了以往单纯参观的平面模式。充分整合了景区实景资源、讲解资源、多媒体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网络传播技术等多种馆区内外资源对接互动,在赏识教育中传递了生动的立人思想,在滋物细无声中传播了纪念馆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内涵。“伟大也要有人懂”,在“走近鲁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先生引用鲁迅名言作了精彩分享,“懂一个伟大的家乡人首先要走近他,才能够真正地走进他。了解鲁迅要像家乡的风景名胜和土特产那样如数家珍,了解鲁迅这是做绍兴人的最起码的条件,除了他是绍兴名人,他更是绍兴的精神。”周令飞先生的真情感言至今震聋发聩。
三是新语言,达成快乐的教学目的。“走近鲁迅”同步面向参与学校开展“走近鲁迅”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结集出版,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启迪心智、开阔视野的开放型平台。学生们沿着鲁迅成长的足迹,认识鲁迅、品味鲁迅、怀念鲁迅,在清新的文笔、形象的描述中,接触记叙、散文、戏剧、诗歌、议论等多种文学体载,以贴切、平易、新鲜的写作风格,感悟鲁迅形象化的写作手法,从而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有助于打通应试教育的一些瓶颈,在“学语文与观人文”中激发大语文教育的乐趣。目前鲁迅纪念馆相继出版了《走近鲁迅》(2015)、《走近鲁迅》(2016)二辑,计划每年一辑,既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又使活动成果化,并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一本普及型教学读物,在普及鲁迅文化、培育学生客源同时,进一步扩大了鲁迅故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鲁迅纪念馆爱国主义基地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四是新共建,打造更大的德育平台。“走近鲁迅”是鲁迅文化基金会和绍兴鲁迅纪念馆联合推出的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的社教项目,为鲁迅纪念馆开门办馆、深化免费费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走近鲁迅”主题活动因其安全可靠、全程免费、富有新意提供了一种安全快乐的学游样本,不仅拓宽了学校教育的途径,让快乐学习成为一种可能,使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更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减负,完全不同与一些旅行社推出的安全缺失、游多学少、收费昂贵甚至游而不学的游学旅游,而且让博物馆(纪念馆)真正发挥了基地教育作用,有利于把免费开放好事办好,产生一种正面的示范效应,由学生影响家长、影响周边人,促进和谐社会文明,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作为绍兴家乡的青少年更应弘扬鲁迅文化、传承鲁迅精神,鲁迅文化基金会和绍兴鲁迅纪念馆无疑开了个好头。
五是新作为,创建优秀的管理团队。通过开展“走近鲁迅”主题活动,还在实践中历练了纪念馆团队的成长,促进了纪念馆讲解接待、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安保措施的综合提升,学术型讲解员、才艺型讲解员,创建学术型馆区成为一种风向标,开展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打造平安馆区成为管理新导向。在陪同学游的全程中,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景区讲解员始终担当着良师益友的角色,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故事化的的语言表述,在学生们心中悄悄播散下一粒粒爱的种子。近年来,鲁迅纪念馆先后有多位讲解员获得全国导游大赛、全国红色旅游故事大赛大奖和省、市级青年岗位能手、绍兴市职工才艺大赛特等奖等荣誉,被媒体称为最美的鲁迅文化“解读者”,绍兴鲁迅故里游客中心还被评为“全国示范青年文明号集体”。
六是新途径,让博物馆的文化“活”起来。“走近鲁迅”主题活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平台:课本中的大课经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思考,可以拆分成多节生动活泼的小课,优秀民俗民风经过自己理解改编以后可以搬上舞台演出,而且许多活动需要相互配合,不仅理解了课本知识,同时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比一般博物馆让参观者自己动手盖参观纪念章、拼展品磁板等更富实践意义。当前,各个部门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最新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走近鲁迅”主题活动大有可为。
以“走近鲁迅”为发轫,推而广之,走近大画家徐渭、走近巾帼英雄秋瑾、走近爱国诗人陆游、走近治水英雄大禹、走近书圣王羲之……当我们的青少年学子走近鲁迅故乡的这些名人,再影响到他们的家长走近这些名人,他们的家长再影响到他们的亲友,形成良性社会循环,由此读懂鲁迅,成为鲁迅期望的中国人,纪念馆的基地教育将会持久深入人心。
——《绍兴报业》2017第3期杨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