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东湖二桥之新解

发布时间:2011-08-02    来源:绍兴旅游信息网   

东湖景区山水秀丽,“一湖二桥三洞四亭”堪称精华,而其中的“二桥”(霞川桥与秦桥)因独特的构造和建造历史背景更为人所乐道。近日,研究翻阅有关可考资料,或许能得出关于“二桥”由来的新的释义。

关于“霞川桥”的由来,在景区的讲解词中讲到:因地理位置等原因,设计者以桥墩桥板的造型建造桥梁,巧妙地将湖水分成三行,使小桥在晚霞映照之下隐约在湖面上映出“川”字。这个由来将东湖的景色,特别是夕阳西照下的石桥描绘得异常美丽。而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霞川”一词源自元朝诗人程钜夫的《重送戴道士》一诗。诗中有云“霞川随处是,何必武陵溪。”诗句当中的“霞川”意为道士隐居之地,整句诗的意思是:隐居之地随处皆是,不是只有武陵的世外桃源才是。恰与东湖主人陶浚宣依照祖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意境来构景建园的意图暗合,故大胆推断,东湖景区的“霞川桥”桥名的由来体现的是主人对室外桃源的追寻与向往,想要隐居,此处即是理想的桃花源。而建造者的别具匠心,又使得“霞川”二字的形与名有了生动的联系。

关于“秦桥”,它是一座造型最为传统的绍兴拱桥,在景区讲解词中说道:“秦桥”是为纪念秦始皇在此停车喂马而得名。此解释本无可非议,但与陶浚宣建湖意境并无任何关系。联想到《桃花源记》中曾提到:“村中人称自己先祖为躲避暴秦,而躲入此地,后不知有汉,更不知魏晋。”因此,当时村中的建筑应多以秦朝时的风格为主,那么东湖的“秦桥”,是否又是主人对桃花源一文场景的模拟再现,本意为秦朝时的桥呢?

历史的车轮滚滚,逝去的时光带走了属于东湖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这片旖旎的风光中,每座桥、每个亭、每道石痕又留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秘密呢?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

 东湖景区   俞振东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