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评定组考核我市古城旅游景区后认为
绍兴古城旅游景区 基本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
本报讯 3月31日,省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评定组召开反馈会,省旅游局副局长、评定组组长朱红炜在会上表示,绍兴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效十分明显,根据检查情况看,绍兴古城旅游景区基本达到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要求。绍兴市副市长冯建荣,市政府副秘书长、旅游委员会主任宣传中,市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祁淼荣,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等主要领导参加了反馈会。会议由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金炳雄主持。
3月30日和31日,评定组严格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和评分细则,分资料审查组、现场检查组和抽样调查组3个工作组,对我市鲁迅故里、沈园、兰亭、会稽山、东湖五大景区的旅游环境、服务设施等各个要素一一进行考核,认真细致、客观公正。古城旅游景区通过创建5A,实现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古城旅游景区基本达到国家5A景区的标准要求,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古城各景区有机整合,考评组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绍兴进一步查漏补缺、整改完善、精益求精,推进古城旅游景区顺利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省旅游局副局长、评定组组长朱红炜通报了评定组检查的情况。她说,自2006年绍兴古城提出创建5A目标以来,认真对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围绕“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的要求,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扩大影响,在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了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强保障。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的重要任务,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景区主体、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全城旅游开先河。绍兴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按照“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的要求,把整个(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古城区作为旅游综合体来打造,提出了发展绍兴全城旅游思路,是旅游发展中的一大创新举措。对绍兴打响城市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旅游整体形象非常有效。
三是服务品质上台阶。围绕5A景区的创建,旅游集团对照标准,先后投入了1500余万元资金,对五大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进行了整改、提升,极大地改善了绍兴古城的旅游环境,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
四是开发保护展新貌。坚持创建、保护、开放工作有机统一,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景区开发的关系,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优化等工作,形成了文物类景点建设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和普遍改善相结合的景区开发模式。
五是品牌营销树形象。先后推出了“水城、古城、名城”为组合的全城旅游主线,积极宣传推广绍兴古城旅游产品,使绍兴古城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地得到提升。 省旅游局副局长、评定组组长朱红炜认为绍兴古城旅游景区创建5A是一个工作的目标,更是一个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推进工作的机制。根据初评的情况,对绍兴古城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要抓好传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绍兴是国内传统文化性旅游目的地,作为5A级景区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转型升级。要把一些静态的文化展示与动态的文化体验结合起来,使景区能更进一步吸引人、留住人。
二是要抓好古城旅游整体形象的打造。五个景区整体创建5A,不同于单个景区创建5A,有一定的工作难度,关键要做到五个景区的无缝对接,要加大绍兴古城旅游景区的宣传,增强全体市民和游客对古城旅游的认同感,实现配套设施的共享,建立统一的古城旅游服务标准和行为标准。
三是抓好创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要营造更浓郁的创建氛围,旅游设施要更加配套全面,旅游服务要更优,旅游管理要更好,旅游品质要更佳。
四是抓好古城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要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加强景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景区周边环境的整治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要加大游览交通沿线环境和秩序的治理力度。
五是抓好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绍兴古城创建5A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实现状态化管理。
冯建荣副市长在听取专家意见后,首先对评定组专家连日来细心查阅资料、认真实地检查,并对古城创建5A级景区进行客观评价表示感谢。他说,初评工作的结束标志着5A创建提升工作的开始,我们要紧紧围绕5A的目标不动摇,趁热打铁、趁势而上、再接再厉做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增进共识。要增进对古城创建5A重大意义的共识;要增进对古城创建5A重大关系的共识;要增进对古城创建5A重大责任的共识。
二是抓问题整改,抓薄弱环节。绍兴接下去要集中精力、物力、财力,解决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问题进行分解,细化工作要求,量化工作责任,明确解决的时间进度,切切实实推进问题的整改。
三是要抓长效机制。坚持重在创建,把创建的工作作为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旅游业长效机制的过程。积极形成政府主抓主管,部门同心同德,主宾同享同乐,落实景区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王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