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尊崇圣祖 一脉相承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本站原创   

         2011年3月22日,绵绵春雨中,台湾澎湖地区两岸关系交流协会理事长林炳坤率领80多人的寻根团队,来到大禹陵景区,虔诚地祭拜大禹。

        寻根团的台湾同胞身披佩巾,一脸庄重。呈上贡品,上香献花,拜,再拜,三拜,传统的祭拜仪式寓意中华民族同根同宗同气。望着供奉着的“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林炳坤等人深深地三鞠躬。
        自古以来,我国的宝岛台湾,就有如镶嵌在东海万顷波涛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澎湖群岛则似一串耀眼的项链,将大陆与台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冬半年盛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夏半年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千百年来,这里自然灾害连绵不断。而早期台湾由于航海技术落后,受自然条件地影响,船难海难时有所闻;明清以来,大量移民台湾,海上交通频仍,加上台湾是海岛,靠海维生者人数众多,为避免船难发生,自然求助于神明。除妈祖是航海人守护神外,水仙尊王也颇受航海者的青睐,祭祀颇盛。
        在台湾民间信仰中,与水有关的神祇,有水仙尊王、水官大帝及水德星君等。水德星君属于自然崇拜的神祇,水官大帝是民间俗称“三官大帝”、“三界公”之一的大禹。而水仙尊王就是海神,《海上纪略》说“水仙者,洋中之神”。原来是水神或海神,因迷信驱使而编出神话,把水神或海神人格化了,因此水仙尊王是由自然神演变为人格神,台湾各地的水仙公庙主奉的神祇共有五位,以“大禹王”为主神,并共奉“伍子胥”、“屈原”、“王勃”及“李白”等古代圣贤。
        为何以这五位为水神,也是有其原因的。大禹是夏朝立国始祖,因治水有功而受后人爱戴。伍子胥是春秋楚人,谋国忠诚却遭人陷害,最后自刎浮尸于江中。屈原是战国人,正欲施展抱负却因奸臣谗言,被贬长沙,有志难伸,伤时忧国而投汨罗江自尽。才华洋溢的王勃,天嫉英才,十八岁溺死于南海。李白因捞水中之月而溺死。上述四人死时,与水有密切的关系,且是忠诚而又有才能的人,所以一般把这四人奉为水神,配祀在水仙正庙中。
传说早先往来台湾与大陆的船只,在海上遇到暴风雨,如果“划水仙”就可脱离险境。所谓“划水仙”,就是求救于水仙王。《台湾县志•外编》记载说:作“划水仙”之法时,船上的所有人,都要披头散发站在船舷两边,拿着筷子作划水的动作,口中还要发出类似钲鼓的声音,就跟农历五月初五在划龙舟比赛一样,这个时候,就算是船的樯杆被暴风雨打折,船也能破浪穿风,迅速靠岸。据传,这种“划水仙”的做法每次都能应验。事实上每条船能够化险为夷,是因为精神上有了寄托,人人振奋,自然齐心合力地排除危难了。
昔日台湾的船员或进出口商都信奉水仙王,并在主要港口建立庙宇奉祀,每年农历十月初十水仙王诞辰,都举行盛大祭典。如台南府西定坊港口的水仙王庙建于施琅统一台湾之时,是台湾建立最早的水仙王庙。当时,清政府开辟鹿耳门港口与厦门港之间的海运,航海业相当发达,为适应航海者祈祷航海平安的需要,在此处建立起水仙王庙。乾隆年间,鹿港、八里坌陆续开放,中南部逐渐发达起来,水仙王庙也在那里相继建立起来。现台澎地区的水仙庙计有11座,比较著名的有新竹的水仙王宫、嘉义新港的水仙宫和森明宫、台南永康的禹帝宫、基隆市的水仙庙等。台北、屏东等地也有水仙王庙,而澎湖的水仙庙最多,有马公水仙、时里水仙宫、潭边水仙宫、大仓水仙宫等四座。此次前来大禹陵寻根祭祖的便是时里水仙宫的乡亲们。
        时里水仙宫创建于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名为“水仙宫”,主神奉祀“水仙大帝”。历经岁月侵蚀,战火摧残,重修几次,已无法考证。但当地的乡民却固守着对水神大禹的一片景仰之心,屡屡重修,现存的水仙宫于1993年建成,时有节会举办。各种庙会、请神、开光、巡武轿等活动,极富浓郁的风俗韵味,也寄托着台胞们对水神的崇敬与希望。
澎湖水仙宫,绍兴大禹陵,相隔千里,却渊源深厚。访问团团长林炳坤向人们讲起这次寻根之旅的缘由。“我们澎湖地区有水仙宫,水仙宫的大帝是大禹。我们的祖神从哪里来?我们一直在寻找。2007年,我来到绍兴大禹陵,当我第一眼看到大禹的神像时,我发现和我们水仙宫供的大帝一模一样。我回去后立即将这个情况向乡亲们汇报了。我们通过多方考证,我们供奉的祖神的根就在禹庙,我们的根就在绍兴。”
        祭禹的形式虽有不同,但两地之间敬禹祀禹的精髓却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同胞是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祖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浙江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自1995年绍兴公祭大禹后,绍兴成了海内外炎黄子孙认祖归宗、慎终追远、寻根祭祖的重要地方。


                                                                                                                          会稽山景区 沈洁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