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宛委之樱

发布时间:2012-03-15    来源:会稽山景区   

 

早春三月,人们眼中、耳中和心中都缠绕着几个名词——宛委山、樱花、游春……如火如荼的“2012中国绍兴樱花节”宣传声势浩大,记忆中久远的赏樱乐事也被勾起。
“仙境啊”,数年前初见宛委山樱花林时浮现于脑海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当时尚在车中的我被眼前似乎无穷无尽的密密花海震慑了,急急下得车来,急急奔向那一片如诗如画的樱花林。那一团团浅红相拥着结合在一起,将树拼成了一朵朵笑靥,人们的脚步就那么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欢喜的人们站在樱花树前,竞相嬉笑着,追逐着,享受着春光的柔和与樱花的绚丽。手机轻点,相机轻按,美丽的瞬间便定格为美好的永恒。
说起樱花,多数人会想到日本。因为民众的喜樱爱樱使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宛委山樱花1998年时由绍兴市外办(友协)、日本福光町、芦原町、西宫市、富士宫市与浙江省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共同出资兴建,是中日友好樱花林。用如此美丽的花朵作为友谊的见证,其寓意无疑是十分美好的。
樱花林位于宛委山脚下,西接香炉峰,东靠若耶溪,与大禹陵一山之隔。“宛委”,原为弯曲、曲折之意。大禹在此得治水宝典金简玉字书,故而其意又被借喻为书文之珍贵难得。其实,一树樱花从埋种、发芽、吐蕾、含苞再到怒放不也印证了曲折的生命历程么?
宛委山峰峦回抱,风水优越。道家因大禹在此得取天书而称其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阳明洞天。因为道家和宛委山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历代都有得道者或寻踪,或隐遁于此,如西晋的葛玄、南朝的孔灵产、唐朝的叶法善、苗龙等。贺知章回乡也是以道士的身份来龙瑞宫的,至今还保留着他的《龙瑞宫刻石》。传说龙瑞宫全盛时,有“万道千僧八百尼”之说,可见其辉煌了。到了明朝,又有王阳明来此结庐读书。山中历史遗迹颇丰,有石匮、禹穴、禹井、龙瑞宫、飞来石、葛仙翁炼丹井、虾蟆石、北岩、稻桶岩、狮子岩、挂壁灯笼、贴壁居、灵澈塔、王阳明读书处等景点。
千百年来,这一方水土氤氲着道家的飘渺仙气和历史的深沉厚重,可谓钟灵毓秀,飘然出世。如今,又有了满树烂漫,如云似霞的樱花林,更为此地添上了一抹世外桃源般的闲适与雅趣。早春时节,樱花之于宛委山,恰如仙子用其巧手为秀美的山野点上美人眉间的花钿,拂去冬日的沉寂,焕发春日的生机。
春日赏樱,从古就有。据说,两千年前的秦汉宫廷便开始种植樱花了,到了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园林中。白居易的诗作“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多么地悠然自得。樱花的欣赏,有着各种不同的情趣。“朝樱”,东升的旭日辉映出的樱花之美,生机盎然;“夕樱”,夕阳烘托下的动人花姿,宛转悠扬;“夜樱”,幽雅静寂的特有花韵,热切而神秘。有人喜欢樱花,是因它的繁茂与生机;有人则是喜爱它落英缤纷的美好与浪漫;亦有人爱的是那“樱花七日”的凄美与决绝……
起风了,樱花簌簌落下,美得令人心醉,粉嫩的花瓣散发着淡淡清香,盘旋着落在发际、肩头、衣襟,带着绵绵思绪飞向远方……
 
 
会稽山景区 沈洁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