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戏曲传统源远流长,曲种多样,声腔丰富,剧作高超,作家、艺人辈出,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绍兴的戏曲主要有越剧、绍剧、莲花落、鹦哥戏、新昌高腔等等。
越剧是继京剧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剧种”,它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优美清丽,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的灵秀之气。
越剧在清末起源于绍兴的嵊州,是从当时嵊州农村出现的“落地唱书”发展而来的。因为“落地唱书”是用笃鼓、檀板来打击节奏,发出的笃之声,所以称为“的笃班”或“小歌班”。后因绍兴为古越国都城,改称为”越剧”。
越剧最早都是由男子来演绎的,跟京剧一样,艺人们男扮女装饰演旦角,称为男班,民国12年也就是1923年,才首次出现了女子科班,女子科班一出现,因扮相俊美、嗓音甜润、唱调流畅,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后来就逐渐取代了男班的地位。现在的越剧,是男女合演的,但主要仍是以女子女扮男装来饰演生角为多。
越剧起源于绍兴,但发祥于上海,这就要说到越剧界中著名的“越剧十姐妹”。“越剧十姐妹”,分别是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袁雪芬、傅全香、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她们不仅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戏,而且在唱腔和表演上都各有自己的特色,同台演唱了《梁祝》、《红楼梦》、《屈原》、《西厢记》、《拜月亭》、《何文秀》等等,一时轰动上海,使越剧如鲜花般盛开。
但越剧姐妹们也曾经历了充满艰辛和迫害的生活。她们大多数都有苦难的童年,小小年纪就进了科班,跟着穷苦艺人,爬山路、宿破庙,过着“年年卖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流浪生活。抗日战争前后,女子越剧开始进入上海,她们也陆续来到了上海。可旧社会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弱小者的地狱”。小姐妹离了狼窝,又进了虎穴。她们一方面是戏院老板的摇钱树,一方面又往往成为达官贵人、巨商大贾以至地痞流氓的“囊中物”。如“越剧十姐妹”中著名的旦角筱丹桂,由于不堪流氓、戏霸的虐待而服毒自杀,去世时年仅27岁。临死前筱丹桂在床上写下了“做人难,难做人,死了”这八个字。一代名伶就此香消玉殒,令人扼腕痛惜。还有十姐妹之一的“袁派”创始人袁雪芬,在十里洋场的复杂和污染中,她以“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洁身自励,为摆脱权贵,组织演员们筹款建造自己的剧院、办艺校,成功实现了对越剧艺术的理想和追求。后来她在由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祥林嫂》中,成功地饰演了祥林嫂,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后更是赞赏有加,由此指示要加强对越剧这个地方戏曲的重视。
可以说,“越剧十姐妹”在革新、发展越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地方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说绍剧,他以高亢激越的唱腔 、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绍剧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孙悟空戏,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绍兴的非常有名的一家子——“章氏猴戏”世家。这个“章氏猴戏”世家中,有一位成员,说起来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他就是86版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六小龄童大家一定很熟悉,但是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六小龄童的本名叫章金莱。
章氏家族在长期的演艺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名角辈出。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延椿曾被人们称为“活猴章”,而真正把猴戏发扬光大的是六小龄童的祖父章益生,有着“赛活猴”的名号,是地方上的一个名角。章益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章宗信,即六小龄童的伯父,艺名“七龄童”。次子叫章宗义,便是六小龄童的父亲,艺名“六龄童”,七龄童以擅长演猪八戒而闻名,同时他多才多艺,常常一人担任编剧、导演、主演。他和六龄童在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分别饰演猪八戒和孙悟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剧,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郭沫若在观看之后,写下了《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诗赠浙江绍剧团》一诗,毛泽东阅后,认为郭沫若的诗尚有商榷之处,就题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郭沫若看到了毛泽东的和诗,按毛泽东和诗的韵脚又写了一首七律《再赞〈三打白骨精〉》。还有董必武读了郭沫若的诗及毛泽东的和诗后,也赋诗一首。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三位领导人为一部戏先后四次题诗,这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绍剧的光荣。
再说回“猴戏世家”,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位成员以外,还有一位名人——小六龄童。他是六龄童的次子、六小龄童的二哥,本名章金星。小六龄童深受六龄童器重,并把视他作为衣钵传人,他三岁登台演出,尽管没有上过学,却能无师自通地理解剧情,他表演的小猴子天真、诙谐、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誉为中国最有名的戏曲小神童。周总理曾抱着他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可惜在刚刚开始步入演艺生涯黄金期的17岁那年,小六龄童不幸因白血病去世。
关于他的早逝,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1961年,六龄童携浙江绍剧团在中南海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泽东等许多中央领导人观看了演出。看完戏后,毛主席临时有事,没有上台接见演员就提前走了。在这次演出中小六龄童扮演了传令猴,当他看到主席离座后就从台上跳到台下,坐到毛主席的座位上,捡起了毛主席吸过的三个烟头做纪念。后来一个算命先生说,“龙椅”还没有凉就上去坐是要犯冲的。这些说法当然是一种迷信,只是人们追思小六龄童,惋惜他的才华,作为一种安慰罢了。
绍兴还有一种特色曲艺,叫莲花落,也称莲花乐、莲花闹,相传起源于明清时期。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打击节奏,均为清唱,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演唱内容一般为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农妇或手工业者,具有滑稽、夸张、讥讽、朴实的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现在的绍兴莲花落有了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2006年,“绍兴莲花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屠岑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