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是个全能的人才,很重视文化。”昨天下午,周恩来卫士、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周总理。
高振普将军这次是参加周恩来与文化建设学术座谈会而来绍兴的。尽管年已75岁,但他声音洪亮,神清气爽,思维敏捷。作为总理的卫士,他曾日日夜夜照料总理的生活,见证了一代伟人的简朴、廉洁和亲民,对周总理充满着崇敬之情。
“我是1961年开始在总理身边工作的,跟了15年,伴随着周总理夫妇走完生命最后的岁月,亲手撒下总理和邓大姐的骨灰。”高振普将军神情肃穆,深情地回忆起点点滴滴的往事。
总理为何要听3小时京韵大鼓?
“我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感到,总理是行家,干什么都内行,都很专业,为什么?那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总理也是文学家和诗人,但他后来却很少写诗了。”高振普将军向记者说了件小事:总理晚上睡不着觉时,曾让他读线装古书给总理听,但他古文功底不行,古书又没标点,遇上断句不对,总理老是提醒纠正。
“总理有次带我去听京韵大鼓,听了三个小时。上车时,总理问我,听得懂吗?我说,听不懂,我是山东人,听不懂。后来我才知道总理为何要花3个小时去听京韵大鼓,总理是为了保护京韵大鼓,他去听,是为了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京韵大鼓。现在京韵大鼓作为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传承。”
《红灯记》里有场戏就是总理指导的
“总理长期关心文化界人士,关心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许多文艺工作者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像梅兰芳、邓玉华、郭兰英等等,都受到周总理的关心。像昨天上午座谈会上,郭平英、王振国等人都深情回忆,他们也亲身体会到总理关心他们,重视他们,保护他们,培养他们。”高振普说。
高振普回忆说,总理是行家,看话剧时,哪个地方能表现得更好,他都可以指出来。“他带我去看《霓虹灯下的哨兵》就仔仔细细地看了五六遍。从1964年开始,总理对每场戏都看得很仔细。”
高振普告诉记者,大家都记得《红灯记》里有场戏,是铁梅听奶奶说革命家史。当时,铁梅是站在旁边说台词的,总理一听立即叫停,说戏份不够,他指示演员拿着小凳子跑到奶奶身边坐下来,后来的戏都是这么演的,那是总理亲自指导的。
文艺演出要到群众中去
乌兰牧骑曾到全国进行巡回演出。这是周总理提出并且在他的关心下进行的。周总理知道乌兰牧骑为广大牧民服务的事后十分高兴。有一次总理到总政去看演出,当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乌兰牧骑一二十个人就能到群众中去演出?总理提出,文艺演出要为群众服务,要到群众中去。
高振普说起此事时感慨万分。他说:“这就是总理的文化观,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服务。总理有时去跳舞娱乐休息一下,可是他不是单纯为了娱乐休息的,而是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北京班车是怎么开出来的,那就是总理在休息时到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实例。”
高振普先后曾6次来绍兴,他说:“我很喜欢绍兴,绍兴很好很美,因为是总理故乡的缘故,我更喜欢来绍兴。”(转自2013年6月21日《绍兴晚报》第二版 作者:周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