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继传统之格局,奠修缮之经典——清时禹陵篇

发布时间:2019-08-24    来源:大禹陵景区   

 

         会稽山为中华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之葬地。历朝以来,大禹陵之祭祀代代不绝、绵延至今;其建筑、修缮工程之历史亦源流久远,最早可上溯至夏朝。各个朝代中,有清一代对大禹陵的修缮甚为重视,曾数次动工,均延续前代的传统建筑格局,为修缮工程之典型,奠今日禹陵之面貌。

 

一、顺治年间

引文来自于林伟《盛清时期绍兴地区古迹修复研究》,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禹庙之基址,自南朝起便不曾有过较大变动。如今其建筑,更是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基本风貌。顺治九年(1652),顺治帝下诏重修禹陵,次年完工,庙宇为之一新。本次工程,开清代禹陵修缮工程之卷首。

 

二、康熙年间 

         康熙帝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至绍兴府,御祭大禹陵。禹庙当时经年已久,“殿庑圮倾,礼器缺略,人役廖廖,荒凉增叹”,故康熙帝谕令闽浙总督王骘,命当地官员修缮大禹陵,齐备祭祀礼器,增添守陵人员。等到修缮完毕之后,令守陵人员及当地官员时刻崇敬守护供奉。此次祭祀过后,尚存《康熙二十八年谕祭碑》一方,现立于禹陵享殿东次间碑房中。

 康熙二十八年谕祭碑

 

 

三、雍正年间

 

引文来自于林伟《盛清时期绍兴地区古迹修复研究》,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令绍兴官员对大禹陵已破败的建筑加以修缮,并严加守护。浙江总督李卫奉旨勘察大禹陵,利用公帑进行修缮。4年后,雍正帝再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修护历代帝王陵寝,当地官员开始筹划对大禹陵进行一次大规模修缮。

雍正年间祭告碑

         雍正十三年(1735),闽浙总督郝玉麟督理修缮浙江海塘,他提出以海神庙修余金助修大禹陵庙。经浙江布政使张若震计算,大禹陵庙的修缮费用大概需要白银一万两千两。冬季,文华殿大学士嵇曾筠奉乾隆帝特旨,以兼理浙江巡抚的身份至浙江监修海塘,将此事上禀并得到允许,修缮事项得以成行。乾隆元年(1736)三月,修建陵庙的工程材料准备完毕,次年竣工告成。

 

 

四、乾隆年间

 

禹庙前的乾隆御诗碑

         清朝第二位御祭禹陵的帝王——乾隆帝,于乾隆十六年(1751)南巡至江南,赴绍兴府御祭大禹陵,在禹庙前留下了御赐诗碑。祭祀结束后,乾隆要求绍兴地方官员修葺大禹陵,并注重其日常守护。

《乾隆绍兴府志》大禹陵图

         清代前期,朝廷对大禹陵修缮次数共达八次,均具一定规模,皇帝遣使致祭禹陵的次数也达到二十多次。无论是从修缮规模还是致祭次数而言,清代对大禹的尊崇、对禹陵工程的重视力度确实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纵观禹陵沿革变迁,南朝建庙、明代立碑,而清时之修缮,更与如今的建筑格局直接相关,无愧于其典型之称;亦为我们在禹庙的红墙墨瓦之下,留存了千年以来的崇禹、尊禹之根系。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