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城绍兴 > 绍兴名人 > 正文

绍兴师爷

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绍兴市名人故居管理处   

     幕僚制度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其名称五花八门。明清时期,更是多了师爷这一称谓。师爷并无官衔,只是受聘于幕主官员的佐治人员,双方以宾主相待,幕主常称师爷为“老夫子”,因而对官员下属而言,他们是自己长官的师宾,便尊称为“师老爷”,简称“师爷”。这或许便是“师爷”的由来。

    绍兴师爷这个幕僚群体,以绍兴命名,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在师爷队伍中,绍兴人出道最早,数量最多,名声最大,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无绍不成衙”这句谚语,在清代时十分流行。而绍兴师爷作为一个特殊的幕僚群体,经历了蓄势待发、顺势而生、因势而衰的漫长过程。
    绍兴历史上本就代出名幕,章学诚认为,绍兴人“治文书、托官府为幕客,盖天性然也”。文种、范蠡辅助句践成就了复兴越国的伟业; 谢灵运、沈约,既是南朝著名文人,又是重要幕宾人;虞世南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五绝; 贺知章被人尊称为贺秘监; 陆游一生相当长的时间都在为人作幕。
    绍兴人作幕,到了明代,更是大有人在。嘉靖年间的徐渭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为幕宾,他为抗倭平寇出谋划策。“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堪称绍兴师爷的源头。
    清初,绍兴师爷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其中最有名的代表,非沈文奎莫属。他“为明崇祯会稽邑庠生,家贫如洗,又值世乱年荒,于是北游满洲。时满伐蒙,大营驻磐石,竟投满营,充教授轻(经)年者中文,兼行营文牍”。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他为后来的绍兴师爷树立了样板:一是游,游幕; 二是在教授工作的同时兼行营文牍,即后来的书启、挂号师爷的行当。这可以算得上是绍兴师爷群体的发端。
    雍正乾隆时期,绍兴师爷地位日隆。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发展生产,采取了利用汉人知识分子的政策。而绍兴师爷也乘朝廷急需人才之机,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出风头。邬思道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在为河南山东总督田文镜当师爷时,因替主人帮助雍正除去权臣而名声大振,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各地衙门竞相聘用绍兴师爷,绍兴师爷的势力迅速扩大。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此,各级官府对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这为师爷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提供了新的机会。这时,最著名的师爷,几乎都投效到了地方实权派和封疆大吏门下。如会稽县的章士杰为曾国荃的师爷,马家鼎为张之洞的师爷; 山阴县的程埙为左宗棠的师爷,娄春蕃更是先后为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端方等的师爷。这一时期的绍兴师爷,队伍规模地位作用势力影响,已经达到了顶峰。
    戊戌变法后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变革举措,对绍兴师爷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废八股、停科举、兴教育,使得新的知识群体迅速崛起,打破了绍兴师爷独霸幕业的局面。司法制度的改革,打破了绍兴师爷独断刑名的局面。各类经济财会类学校的兴起,打破了绍兴师爷独理钱粮的局面。此时的绍兴师爷作为一个群体组织,已日渐瓦解,地位作用也每况愈下。
    绍兴师爷也十分令人叹息, 他们当中,除了少数能够通过从幕获取高官厚禄娶上三妻四妾之外,大多数抛妻别子,背井离乡,终生漂泊。他们或颠沛流离,奔走谋生; 或囊中羞涩,形只影单。连大名鼎鼎的娄春蕃也是如此,清史稿言其“焦劳益甚,猝病卒,葬于直省”,可想又有多少绍兴师爷无法叶落归根。
    绍兴师爷作为一个由特定区域人员构成特定时期发挥作用的特殊幕僚群体,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终于完成了特殊的历史使命,退出了特殊的历史舞台。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