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城绍兴 > 绍兴名人 > 正文

孙越崎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本站原创   
孙越崎(1893.10.16~1995.12.9),原名越麒,绍兴县平水铜坑(今同康)人。
1913年考入复旦公学中学部学习,与国文教员邵力子相识。1915年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鉴于有亡国之忧和国家前途崎岖,为使中国越过崎岖而入康庄,改名越崎。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科并被选为学生会会长,因声援五四运动领导学生罢课被开除,得蔡元培帮助入北京大学采矿系继续学习,1921年毕业。
1924年,受东北特区行政长官朱庆澜委托,任中俄合资穆棱煤矿中方探矿队队长。1929年到美国入斯坦福大学矿科读研究生,二年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于1932年到英、法、德各国参观见习各类型煤矿,历时半年。回国后,到南京参加刚成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前身)任调查处工业专员兼矿室主任。之后历任陕北油矿勘探处处长、焦作中福煤矿公司总工程师和总经理、天府煤矿公司总经理、玉门油矿局总经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经济部长等,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抗战爆发后,孙越崎预见到焦作会沦入敌手,便力排众股东的异议和地方势力的阻挠,把煤矿设备拆迁到了四川。此举大大充实了抗战大后方的装备实力,保证了抗战期间的能源供应。
抗战胜利后,孙越崎任东北地区特派员,主持接收东北工业企业。1948年底,蒋介石命孙越崎把南京的电照厂、有线电厂、电瓷厂、无线电厂和马鞍山机械厂的设备拆迁到台湾去,孙越崎以种种借口拖延。当时的资产委员会是国民政府经营全国重工业的部门,下辖近千家企业,2000余职员中半数以上是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全国解放后,孙越崎将这一切投向人民,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解放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煤炭工业部顾问,河北省人大副主任和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第二届到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6年,孙越崎以93年的高龄出任政协成立的三峡工程专题小组组长,并奔赴实地考察,写出长篇调查报告建议缓建该工程。1990年,孙越崎向国务院尤上“三万言意见书”,最后提出辞去三峡专题小组组长,时年97岁。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