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城绍兴 > 绍兴名人 > 正文

胡愈之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本站原创   

        胡愈之(1896.9.9~1986.1.16),原名学愚,字子如,笔名胡芋之、化鲁、沙平、伏生、陈仲逸、说难,上虞县丰惠镇人。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无产阶级文化工作者。

少年时在家与兄弟合作创办手抄的《家庭三日报》,主要记录家中三日间发生的事务,次年发展成《家庭杂志》,页码已有六七十页,同时办了文摘性的《后咫园周报》分送亲友同学传看。1911年以第一名考入绍兴府中学堂,与鲁迅结下师生之谊。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余自学英语、日语、世界语,开始发表著译文章。1915年任《东方杂志》编辑,以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宣传民主和科学闻名。1920年与茅盾、郑振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积极推进新文学运动,他的作品被郭沫若称为“新文学作品之一绝”。同年秋,与兄弟胡仲持合作在上海发行《上虞声》铅印报——这是上虞第一张正式报纸。
1928年入法国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思想开始由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931年经苏联回国,撰写了《莫斯科印象记》一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担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的中文部编辑,从此立足上海,并秘密为党工作。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创办生活书店。先后创办《文学》、《太白》、《译文》、《妇女生活》等进步报刊,还利用生活书店出版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935年,在《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宣言上签名,拥护拉丁化新文字。
抗战爆发后,组织翻译出版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首次编辑出版《鲁迅全集》。1938年到武汉出任军委会政治部三厅五处处长。武汉沦陷后,受周恩来指派,到桂林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在新加坡帮陈嘉庚办《南洋商报》,同时进行印尼语研究,编写了《汉译印度尼西亚辞典》、《印度尼西亚语语法研究》等。抗战胜利后创办新南洋出版社及《南侨日报》、《风下》周刊和《新妇女》杂志,向海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955年元旦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中国文字横排横写是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相符合的》,论述了横排横写的好处:科学,合乎人的生理要求,节约纸张,便于标题、插图、表格、算式等的排版。历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国家出版总署署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有《胡愈之集》。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