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top游记 > 正文

从大都市上海来到江南水城绍兴

发布时间:2011-12-29    来源:互联网   

 傍晚六点钟,我乘坐在大连飞往上海航班上,一边喝着饮料,一边担心能否赶上去绍兴的火车。一个半小时后,我快步走出上海浦东机场,迅速赶往火车站,一切顺利,刚好赶上这班火车,否则我只能就近在上海浦东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过夜了,在那住一宿至少要2000元RMB的哦!三小时后,来到了这个以“人文宝地”和“逶迤的水乡风光”闻名于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下了火车,乘TAXI直奔距火车站仅2公里的仓桥客栈,那里环境幽雅、闹中取静,不远处就是绍兴老街、鲁迅故里等名胜景点,非常方便游览。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客栈风格传统独特,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筑风貌,深幽大堂久远的石板路,考究的花格门楼,精美的雕刻工艺品装饰,故此,我在那预订了一间豪华单人房。
        十分钟后,顺利到达客栈。办完住宿手续,进入我的豪华单人房间,房间干净整洁、古朴雅致、温馨舒适。有24小时热水洗浴、电视 独立卫生间、免费宽带上网、空调。住在这里就好像是走进了绍兴的历史,又仿佛回到了童年鲁迅时代,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几千年古城绍兴的文化内涵。在网上看了一下自己的博客,准备写下当天的日志,但又一想,应该回去再写一篇完整的游记作为人生永远的回忆,洗浴过后,上床休息,一路疲累的我很快就进入梦乡。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七时,感觉精力充沛,到街上一小吃店吃了早点:鱼肉皮子馄饨和重酥烧饼,味道很是不错。顺便在附近买了一张绍兴旅游地图后,依据地图上所标识的景点开始计划具体的行程和路线:
        5月1日:游览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朱家台门(鲁迅笔下风情园)、寿家台门、爱情名园——沈园,中国书法圣地——兰亭、鹅池,大香林、周恩来故居、大禹陵。
        5月2日:游览柯 岩、鉴湖、鲁 镇。
        早在少女时代学生时期,就从课本上知晓了绍兴这个著名的水乡、酒乡、书法之乡;同时也是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的故乡;毛泽东曾以“鉴湖越台名士乡”来形容绍兴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特色。“千岩竞秀”的会稽山,“幽意无断绝”的若耶溪,“绿水去何长”的剡溪,“连峰数十里”的沃洲山,“轰雷千尺破银河”的五泄瀑布,处处山川秀美,风光诱人。
        随着时光的流逝,转眼我已为人师,游览了全中国所有的旅游名城,去唯独忘却了在少女时代就日思夜想、魂牵梦系的鲁迅的故乡----绍兴。现在,当我就要亲自实现这个梦想时,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我以前游遍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个风景名胜都从未有过的感受,或许这就是文化对心灵的震撼吧?
鲁迅故居景区包括鲁迅故居、鲁迅作品风情馆、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这些都集中在一条老街上,两旁是各种小吃和特产店铺,街后有一条水道,典型的前街后水,乌篷船载着游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领了鲁迅故里的免费票,伴着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最先来到“鲁迅纪念馆”,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纪念性博物馆,由郭沫若题写馆名,呈“回”字形,有宽敞的序厅、 陈列室和休息室,中间有回廊庭院,院内种植鲁迅生前喜爱的和作品中提及的花木,其中枣树和丁香是1976年从北京鲁迅故居后园分迁过来的。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通过大量图画、实物、照片、模型,以及鲁迅作品最初发表的报纸、刊物和鲁迅著作的各种版本,来介绍鲁迅先生的光辉一生。
        出了博物馆,心里一边回忆先生的名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边依次游览了鲁迅故居、祖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鲁迅家世非常显赫,但后来因为其祖父用一万两银子为鲁迅父亲买秀才之事东窗事发后,才家道中落。祖居相比故居更显其翰林家风,前堂后厅、豪华气派、雕梁画栋,精美绝伦!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就是先生笔下生动形象的“百草园”,此时此景,让人唏嘘不已。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轻声默念先生的文章,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当年那个以先生为偶像的文学少女,正是因为先生的文章,而投身于中国的教育事业。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随着先生的文章,自然而然地来到“三味书屋”。“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出了“三味书屋”,踱至码头,坐上向往已久的乌篷船,顺着狭窄的河道,穿过低矮的石拱桥,悠悠然来到沈园。
        沈园就是由陆游与唐婉的这首钗头凤词和他们凄婉的爱情故事而闻名于世,穿过孤鹤轩,行至刻有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词的古石碑前,我浅吟着这首千古绝句:《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离开沈园,坐上三轮车继续前行,三轮车是绍兴的另一个旅游特色,车夫边走边讲解。途经很多名胜古迹,如:有1500多年的历史的“八字桥“,它号称古代的立交桥;由王羲之为卖扇老妇题字而得名的“题扇桥”; 书圣王羲之故居----“戒珠寺”等等。
        一一游览之后,我来到“兰亭”。兰亭分“古迹”和一个“文化博物馆”。 亭如其名:满院清竹,诗情画意。内有三块有名的石碑:一块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同书的“鹅池”碑;一块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碑;第三块“祖孙碑”的正面是康熙帝亲手书写的《兰亭序》全文,背面为乾隆帝游玩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曲水流觞”景点是因王羲之邀41位友人坐在溪水旁饮酒作诗而得名,也正是在这次诗酒会上,王羲之做出了《兰亭集序》。为了使游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沿溪摆了一些蒲垫,使游客在坐下休息时也能体会到当年40余位诗人饮酒吟诗的盛况。我盘膝而坐,和着轻风,怀古念今,感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一代书圣,已作古人,情不自禁地浅吟低诵起这首《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下午一点多,才想起吃午餐,在黄包车夫一再推荐下,来到大名鼎鼎的“三味酒楼”, 临窗而坐,点了几样绍兴菜:茴香豆、长塘角笋、笋干丝瓜、孟大茂香糕、腐乳和绍兴黄酒。
        窗外的江南春色,古朴而有韵味,店铺都挂着的灯笼和酒旗,车水马龙的街道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摊:霉干菜饼、小点心、臭豆腐、虾饼,等等等等,正应了那句俗语“美食在民间”不一会儿,酒菜备齐,感觉绍兴菜口味偏咸,我只好一边喝黄酒,一边吃菜,黄酒的酒味很淡,喝了很多,结帐时,酒劲上来,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袭来后,这才知道黄酒重在后劲。如此:下午我只好“醉游东湖”了,岂不更有诗意?
        船夫摇乌蓬船载我“醉游东湖”,东湖是古代人工开凿的,据今已有2千多年历史,宛如一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佳作。湖面如镜,依山而建,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古人云:“勿谓湖小,天在其中”。湖中崖壁蹉砣,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巧夺天工之奇观,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观天;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湖畔:有听湫亭、饮绿亭、香积亭、扬帆舫、稷寿楼、小稽轩、桂岭等景点,霞川桥、秦桥、万柳桥等各式古桥横跨两岸。
        湖西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鲁迅、郭沫若等名人均留遗踪。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使我深深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不禁在船头低声吟诗一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久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游完东湖,我在街边吃了一些绍兴的特色小吃:蜜仁糕、绍兴香糕、桂花香糕、桂花炒米糕等等,感觉比酒店的饭菜要好吃很多!
吃过晚饭,乘黄包车去城市广场,感觉城市广场的建筑非常豪华,犹如悉尼歌剧院和法国的罗浮宫。晚上七点钟,返回仓桥客栈,上网至21点才休息。
        5月2日:游览鉴湖和鲁 镇,亲身感受绍兴三乌文化:乌蓬传、乌毡帽和霉干菜。
鉴湖是绍兴景观的代表,秀美宜人、澄澈轻灵,宽广的湖面一平如镜,体现出绍兴的灵气神韵。湖岸连连,直至水天极目之处。水上的乌篷船、路边的凉亭、朴实的船工、静卧的鸬鹚,无处不成景,无景不如画,时时刻刻演绎着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
        鲁镇”由于在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出现,历经戏曲、影视的广泛传播,早已声名远扬,誉满中外。乌瓦粉墙的台门和店铺,千姿百态的石桥和栏杆,纵横交叉的水巷和流水,飞檐挑角的古戏台和祠堂庵庙,依傍鉴湖的一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的水乡风情。
傍晚回到客栈,上网至十点才休息。
        5月3日,在客栈,整整一上午都在网上浏览,中午结帐后,坐火车至上海,然后乘下午的航班返回到大连。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