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top游记 > 正文

游山阴古水道 看“运河纪事”新风貌

发布时间:2011-08-13    来源:绍兴旅游信息网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运河纤夫

古渡风情

丹枫迎客

运河纪事

古人云:“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从绍兴市区一路向西,过高桥,104国道北侧,有一片集文化、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园林——运河园。当你踏上运河园里的古纤道,就能融入风景、亲身体验诗句的美妙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一段寓意着古老文明的山阴古水道与现代化的公路、铁路、立交桥比肩而行,似乎在讲述着古与今、舟与车、水与火的故事,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世纪,越王勾践开拓平原,整治水利,即所谓的“或水或塘,因熟积以以备四方”。这条浙东古运河就是《越绝书》中记载的山阴古水道,也是我国有记载的先秦时期古运河之一,中国南北大运河的南端,是历史留给绍兴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绍兴开展对浙东运河水环境整治,其中一期工程东起绍兴西郭立交桥,西至绍兴市、绍兴县交界河段,全长4.5公里,题名运河园。运河园以“古今同源”理念规划,按“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乡风情”主题建设,集聚了浙东古运河的历史精华。一园六景:“运河纪事”记载历史文化;“运河风情”会集水乡风物;“古桥遗存”展示桥乡精品;“浪桨风帆”再现千艘万舻;“唐诗之路”笑看挥手千里;“缘木古渡”难忘前师之鉴。作为集文化、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2003年建成的运河园先后获得中国优秀园林古建工程金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2009年,因高桥立交桥建设,市政府决定迁建运河园大门及“运河纪事”景区。原“运河纪事”位于东浦西侧,老高桥对面,是运河园中最能反映古迹的文化节点,主要设置有大门、牌坊、贺循塑像、运河纪事景墙、古桥展览馆、亭廊等内容。新址位于高桥立交桥西侧,104国道北侧。按照“传承文脉、统一风格、建精品”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绍兴运河园“运河纪事”迁建工程已经顺利完工并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迁建后的新“运河纪事”,面积由原来的1.2万平方米增至3万多平方米,东连绍兴古城,西接柯桥新城,南通鉴湖,北达三江。牌坊体量倍增,东、西两桥遥相呼应,其势壮观;运河古桥群与高桥立交桥连成一体,古今相融。负责迁建的技术负责人魏义君告诉记者,为了体现整体性,除了原作迁建外,他们又增添了牌坊“运河八景”、景墙大运河图浮雕、古条石“人”字造型、古今名人运河题记、古石构件展区等新景。漫步园内,景色幽雅。水为纽带,路、桥、亭、石、绿巧妙组合,形成古渡横碧、名人题记、丹枫相送、双桥相望、清楼观莲、浮雕思古这六大景观。虽处通衢大道之侧,入其中则绿树掩映,曲径通幽;亭台错落,古桥叠架;绿水环绕,帆船远迎。

迁建工程顺利完工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对工程的文化内容和园林之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迎恩门的水街、运河园的文化、柯桥的商贸,都将用这条古运河串联起来,从而更好地发展绍兴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市长钱建民在迁建现场视察时明确提出,运河园提升改造工程重点要在综合利用、提高效益上做文章,通过科学合理的业态布局,集聚文化休闲产业,增强人气和影响,充分发挥建设效益。同时要与迎恩门风情水街项目有机衔接,使之风貌协调、浑然一体,成为展现文化、吸引游人的重要景点和窗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先生也称,“运河纪事文化景观”也就是记叙的“绍兴运河园”,是我国建成的包括运河在内的各种水利工程中最宏伟真实的纪念性园林”,是“国际水利园林中的一绝”。

(撰文   徐霞鸿)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