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通学堂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本站原创   

         在绍兴城西有一处中国近代革命圣地,这就是大通学堂。大通学堂原为清政府豫仓,是一处普通平房建筑群。它因徐锡麟、秋瑾等辛亥革命志士而留名于历史,令人们对它肃然起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通学堂,全称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9月,民主革命家徐锡麟、陶成章等为联络同志,隐蔽革命力量,培养军事干部而创立。学生大都是浙江绍兴、金华、丽水等府的光复会骨干。因而大通学堂成了当时浙江的革命活动中心。
        1907年初起,大通学堂由女革命家秋瑾接办。为筹备皖、浙两省起义,她加强校内军事训练,并组织光复军。同年7月,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徐、秋先后罹难,大通学堂旋遭清政府查封。
        大通学堂是一处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的平房建筑群,按东、中、西三条轴线布局。中轴线为三进五开间,前后三进两侧各有长廊贯通,形成周长百余米的檐下回廊。当年学生每遇雨天,就在长廊上习操练武。东西两条轴线上,各有四进平房,每进五间,互相对称。西边有一块供学员训练的大操场。
        第一进门厅正中悬赵朴初题“大通学堂”匾额。屏门一副板对:“吾越有三仁焉,杀身成名,求仁得仁又何怨;人生同一死耳,泰山独重,虽死不死乃自由。”三仁指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他们死得比泰山还重,人虽死了,但精神永存。
        第二进礼堂,前有抱厦一座,和房屋相连的亭子谓抱厦,在古建筑上较为少见。抱厦前拍摄 的大通学堂第一期学生合影,则记录下历史踪影。照片虽年代久远,仍清晰可见当年学生着军装,持长枪,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抱厦柱子上题有一副对联,联曰:“十年教训,君子成军,溯数千载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地;九世复仇,春秋大义,愿尔多士修鳞养爪,毋忘寇盗满中原。”这副对联通过典故,隐喻了中国内忧外患的现状,以激励爱国志士奋起革命。此联原题于杭州浙江武备学堂礼堂两侧的柱上。武备学堂是辛亥革命时期杭州革命党人活动的主要基地。秋瑾曾以这个学堂为主要目标,切合学堂办学宗旨。
        礼堂原为大通学堂学生集会之地。徐锡麟、秋瑾曾在此发表演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此主持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现为序厅。通过光复会人物群像、光复会大事记、光复会活动史迹网图三幅气势恢宏的画面,勾划出光复会的历史轮廓。
        第三进是临池的一幢五开间平房,原为教师办公室,现辟为介绍徐锡麟生平事迹的“徐社”。“徐社”社址原设在绍兴城内下大路“徐公祠”内,旨在发扬先烈革命精神,搜集烈士遗物,管理徐公祠财物。现“徐社”内展出了介绍徐锡麟光辉一生的照片、实物、图片、资料等五十多件。一支左轮手枪和一件血衣是最为珍贵的两件文物。
这是一支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左轮手枪,小巧的枪体枪把配着看上去比例显大的装弹轮。徐锡麟就是用这支看似平常的手枪,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消息传到北京,慈禧痛哭不止。清廷大小官员从此惶恐不安。
        这是一件土黄色的对门襟背心,由徐锡麟妻子王振汉亲手缝制,血色已褪尽。刽子手将徐锡麟斩首并剖腹挖心,拿心脏炒食下酒,残酷至极。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易牙蒸了儿子,给桀纣吃,还是一直以前的事。谁晓得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东首两进为原状陈列,依次为教室、学生训练用具陈列、校长室、教师会议室、秋瑾办公室。
        1907年7月13日下午,秋瑾在这间办公室内被捕。7月12日,秋瑾获悉杭州密报,清军将前来围剿大通,但秋瑾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立即指挥师生掩藏武器、焚毁名册、疏散学生。有人试图说服秋瑾赶紧离开,但秋瑾选择了“牺牲尽我责任”。秋瑾的这种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以死报国的赤子之心,早就铭刻在她思想意识里。
        秋瑾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读书击剑”草书横披及“击剑尽樽酒,读书贪夜灯”对联。办公桌上放置着一枚暗红色玉章,上刻“读书击剑”四字,章上有小钮,钮上有一孔。它是秋瑾心爱之物,常佩带在身上。读书击剑,伴随着少年秋瑾。“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读书击剑陶冶了秋瑾,使她成为一个血荐轩辕的爱国者。
        西首前两进为光复会史迹陈列及辛亥革命烈士遗物展。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物、图片、文献等,展现了光复会可歌可泣的斗争历史,热情讴歌了光复会及其重要人物的革命业绩和他们创造的历史功勋。
        学堂屋宇西边是一块供学生训练的大操场。置有很高的天桥,极长的溜木和平台、铁杠、秋千、铁环、枪靶等设备。大通学堂是一所军事学校。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就住在大通学堂对面,他是这样回忆的:“我和一群小孩很喜欢看他们背着洋枪上操,听到洋号响,就不约而同地跑到河岸上去看。有几次看到一位矮小的戴眼镜的人在操场里看操,有些人指点说,这是徐锡麟。”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后,身穿男子体操服,脚套黑色皮鞋,怀揣勃郎宁手枪,腰佩明晃晃的倭刀,骑马驰骋在操场里。
        大通学堂是清末重要革命团体光复会活动中心,浙江辛亥革命运动的指挥中枢,也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军事学校,大通学堂之不朽是理所当然的。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