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名城绍兴 > 绍兴名人 > 正文

杨维桢

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本站原创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东维子、铁崖,别号铁笛老人、抱遗老人等。元末诸暨人,文学家、书法家。

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特别寄于厚望。少时为他延师讲授《春秋》,后筑万卷书楼于铁崖山,让他上楼读书,家人则抽掉梯子,饭食由绳索传递,如此积学五年,使老师也自叹不如。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放天台县尹,因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免官。后任职钱清盐场,因请求减轻盐税被斥为忤上,以至十年不调。后官至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继升江西儒学提举。元末避乱居富春山,后迁居钱塘(今杭州)。张士诚居浙西时屡召不赴,后徙松江,从此遨游山水,以声色自娱,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求教不绝。

杨维桢的一生可以50岁为界,划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忧国忧民,然而却仕途坎坷;后期又狷又狂,率性不拘,反映了社会的不安稳和性格的复杂性。

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召杨维桢编修礼乐书,他说:“陛下若能尽我之所能,而不强我之所不愿,则可;否则有死而已!”朱元璋准其奏,次年所编之书叙例略定,即请求归松江,五月卒。

杨维桢见朱元璋还有这样一则传说:朱元璋见其戴的方巾帽很特别,忍不住问了一下,杨维桢答是“此四方平定之巾也。”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于是颁诏天下,规定为儒生、生员及监生等专用。其实所谓四方平定巾无非是用黑纱罗制成的、可以折叠的便帽,在明代著作中屡有记载,且有官之人家居时亦常戴之。洪武三年,在所编之书叙例略定之后即请求还家,不愿接受官职,是年五月卒于松江,与生前好友钱惟善、陆居仁同葬于干山,人称“三高士墓”。宋濂为其作墓志铭。

杨维桢是元代诗坛的领军人物,长于古乐府,此外竹枝词、香奁诗等也很有名,号称“铁崖体”。

在书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故作横斜扭曲、拗劲奇崛的字体,一改赵孟頫之风,人谓有“乱世气”。他的字也是其傲岸不羁的精神写照。有《真镜庵募缘疏》、《寄元稹诗迹》、《诗帖》、《仆客云间帖》等传世。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集团风采 | 版权申明 | 友情链接 | 常见问题 | 快递 | 服务 | 在线客服 | RSS | 网站地图 |

浙ICP备19043518号-2  浙公网安备 33060202000207号